【5G科技】伊利沙伯醫院推行5G手術室先導計劃 醫生能隔空實時觀察手術進度提供指導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1/31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麥凱鈞(左)。(馮漢柱攝)

5G科技應用能提升手術效率。伊利沙伯醫院去年起推行5G手術室先導計劃,將5G 4K超高清直播技術應用於神經外科微創手術上。醫院認為可提升跨部門合作,從而令手術質素及安全性增加,包括減少手術室人流,避免患者受細菌感染風險等;截至今年1月已有7名患者在院方應用相關技術下完成手術,院方期望計劃未來可推展至全院,甚至不同醫院使用。

伊利沙伯醫院於去年11月架設5G網絡,於手術室安置高清攝影系統,能夠將手術畫面同步顯示到手術室外的平板電腦上,讓醫護能以最佳視覺觀察切口和身體不同深度及細小組織。(馮漢柱攝)

伊利沙伯醫院於去年11月架設5G網絡,於手術室安置高清攝影系統,能夠將手術畫面同步顯示到手術室外的平板電腦上,讓醫護能以最佳視覺觀察切口和身體不同深度及細小組織,可供院方進行視像會議及線上教學。

該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麥凱鈞表示,以往醫生若在手術過程中遇到問題,需要打電話諮詢資深醫生意見,資深醫生或需要馬上到手術室協助,「要等資深醫生去著保護衣、洗手」,過程約需等待10多分鐘,且院方以往只能輸出1080p全高清畫質,畫面經常「窒下窒下」不流暢,利用5G及提升至4K超高清解像度後,於手術室外透過平板電腦觀看直播時,時間誤差可少於一秒,「醫生看到畫面覺得有問題,不用真實現埸參與,可節省打電話、等待進入手術室時間」。

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麥凱鈞。(馮漢柱攝)

院方截至今年1月已有7名患者在院方應用相關技術下完成手術,麥凱鈞分享,該7名患者接受包括顱底內窺鏡、脊椎手術及開顱等手術。他解釋,一般微創手術可經眼眶或鼻竇導入內窺鏡,手術過程需要跨部門,包括耳鼻喉科、眼科及神經外科醫生合作,耳鼻喉科醫生做完程序後,先離開手術室,透過平板電腦監督,增加溝通機會,同時亦可減少手術室人流,避免患者受細菌感染風險。

麥凱鈞透露,隨多間公院未來陸續重建,新醫院將會全院應用5G 4K技術,其中包括同屬九龍中聯網的廣華醫院等,他又期望計劃日後能擴展至不同醫院使用,做到「跨醫院參與同一個手術」。

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:https://bit.ly/3GaxDIb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洪芷晴